都說“男大當婚 女大當嫁” 問題是什麼時候“當”婚 什麼時候“當”嫁?這是每個追求幸福婚姻的適婚單身青年都會面臨的難題。經典的比喻莫過於:一個人經過一塊成熟的玉米地 沒有回頭路
自助婚攝 什麼時候下手才能挑到一顆最好的玉米?事實上 如何選擇結婚的最佳時機 從金融學角度看 就是一份美式期權最佳執行時機(金融稱為執行邊界)問題。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期權相關的概念。期權 金融學科中定義為:期權是一種合約 賦予期權的持有人在期權的到期日按照約定的價格購買(或者出售)某項資產的權利。擁有購買權利的期權是看漲期權 擁有出售權利的期權是看跌期權。如果只能在期權到期日才能執行的期權 稱為歐式期權。如果在期權到期日之前任何時刻都可以執行的期權 稱為美式期權。通俗地說 期權是賦予期權持有人某項未來權利的合約。當未來狀態對持有人有利時 持有人選擇執行這項權利;當未來狀態對持有人不利時 選擇不執行。因為權利和義務不對稱 囙此在簽訂期權合約時 期權持有方需要付給期權承約方一定的補償費用 俗稱期權金 或稱期權價格。結婚為什麼可以看成是執行一項美式期權呢?因為結婚是法律賦予給每位適婚公民的一項神聖的權利(不是義務)。如果將個人擁有的年齡、健康、容貌、知識、財富、觀念等一切稟賦視為人生資產 那麼結婚其實可以看作一方在將來用自己的人生資產換享另一方人生資產的一項權利。因為單身合法的公民 在其終老前的任何時候 都可以選擇結婚 囙此結婚就意味著執行這項美式期權。理性人必定會選擇最有利的時機。於是 結婚時機的選擇問題就可以用期權的結論來解讀。期權結論1:美式期權的最佳執行邊界存在唯一 且關於時間是連續的。啟示1:這個結論令人欣慰 意味著適婚青年在其一生中的任何一個時點 都存在著唯一的最佳的結婚的機會。通俗地說 在26歲的時候 身邊有很多交往的對象 其中必然有一個最佳的結婚機會;同理如果仍然單身 在30歲的時候 也有一個最佳的結婚機會。當然 因為期權只能執行一次 囙此如果某人在26歲時結婚了 就不能再選擇30歲時的結婚機會。不過 雖然26歲時結婚在當時看來說是最優的 但是無法和等到30歲時才結婚比較哪個更幸福。所以說 選擇了或者錯過了 就沒辦法也沒必要後悔 因為這叫緣分。期權結論2:不支付紅利的美式看漲期權 提前執行期權是不明智的。啟示2:對於結婚(只考慮初婚)來說 這意味著什麼呢?假定平均來說 社會上男性在28歲結婚 女性在26歲結婚。如果結婚不帶來好處(紅利) 那麼選擇比平均年齡早結婚就不明智。特別是人生正處在上升階段的單身青年 比如說 高校在讀大學生 職場上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以及當紅明星等 如果沒有足够的紅利 比如世俗的房子、車子、現金和仕途等 一般很少有人選擇早結婚。這或許就是某些苦苦奮鬥而遲遲不結婚的“剩鬥士”們的寫照吧。因為現在結婚沒有多少好處(在此不評估某些享受已婚待遇的未婚青年的行為) 明智的策略就是不忙結婚 選擇等待。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 都市的青年普遍結婚要晚於農村青年。相反 曾見一些媒體報導 南方有些在讀的女大學生到大三大四 不是急著找工作 而是急著找好的婆家。這也說明了若有足够的紅利 可以較平均年齡提前結婚。所謂機不可失 失不再來。期權結論3:看跌期權 當基礎資產的價值跌到一定的時候 一定要執行期權 否則是不明智的。啟示3:未婚青年的未來如果不被看好 則到了一定階段 一定要及時選擇結婚 否則容易成為剩男剩女。這個結論的一個佐證就是 農村青年結婚一般比較早 一方面可能由於文化傳統的原因 另一方面可能因為長期以來農村青年相對城裡青年沒有太多的出人頭地的機會。當然 現在農村天地大有可為 很多人生看漲的農村青年也開始結婚。“朱顏辭鏡花辭樹” 年齡對婚姻期權來說是一項看跌的人生資產 雖然不排除知識、閱歷、氣質等其他人生資產的稟賦可以提升。囙此僅從這一點看 期權的結論告誡剩男剩女們。
如果人生資產是看跌的 過了某個年齡檻 一定要選擇執行 否則容易釀成人生悲劇!國人熟知的藝員劉德華、劉若英、梁詠琪等 到了一定年齡 均選擇及時結婚 這是非常明智的!相反 社會上所謂“第三類人”——女博士 “白頭愁論文 晚上愁嫁人” 也是這個結論的寫照 不免讓人寒心 感歎現實太悲催!期權結論4:歐式看漲看跌期權之間存在平價公式 “看漲期權+現金=看跌期權+資產”。擁有一份看漲期權 加上一定的現金 將來可以買入一份資產;同理 擁有一份看跌期權 加上一份資產 將來可以賣掉換成一定的現金。美式看漲、看跌期權之間存在對稱公式 “相同基礎資產 相同的執行價格 相同到期日的美式看漲期權與美式看跌期權價格相等” 即買方願買 賣方願賣 價格是相等的 不存在套利的機會。啟示4:這其實是千百年來“婚姻要門當戶對”觀念的期權版本。也行今天的社會 思想可能沒有這麼“封建”。不過期權等式的結論還是明擺地告訴我們:愛情是自由的 但是婚姻絕對是有條件的!要不然為什麼今天社會上仍然有那麼多的金錢婚姻 政治婚姻 仕途婚姻呢?這也許可以說明為什麼梁洛施給李澤楷生了三個兒子。
也沒能嫁進豪門的原因吧。結婚 不僅關乎兩個人的未來 也是兩個家族的聯姻。門當戶對的內涵太多 不僅是郎才女貌 也包括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人生資產般配的婚姻。期權結論5:美式期權的最佳執行邊界滿足非線性積分方程 沒有精確的解析解 但在到期日附近有漸近運算式。啟示5:這個結論看起來似乎有點讓人掃興 結婚的最佳時機 雖然存在唯一 但是無法在數學上給出明確的解——無法顯示地表示出來。有意思的是 期權的結論揭示:如果某人一輩子不結婚 那麼在臨終的時候 回首往昔 他(她)大概心裡清楚 老天待他(她)不薄 在人生的每個年齡點上 都曾有一個最佳的機會 只是被視而不見罷了。正如《大話西遊》中的經典臺詞“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 我沒有珍惜。
等到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期權結論6:美式看漲(看跌)期權的最佳執行邊界是關於資產價格的凹、减(凸、增)函數。啟示6:你結 或者不結婚禮錄影費用 婚就在那裡。期權結論表明 人生資產(如事業、財富、地位等)處在上升階段的單身青年 結婚如果沒有帶來好處 最佳策略是選擇等待。在等待的過程中 人生資產上升的同時婚禮樂團費用 被世人所要求的最佳執行條件卻越來越低(凹、减函數) 結婚的選擇會變得越來越容易。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很多處在人生打拼階段的單身青年 往往選擇在事業有成後才結婚 因為那樣選擇的餘地更大。相反地 若是看跌期權 人生資產在下跌的同時 被世人要求的最佳執行條件卻越來越高(凸增函數)——風險溢價越來越大 即結婚的選擇變得越來越困難。說通俗點 你混的好 挑別人 越來越容易;混得不好 越來越容易 被別人挑。期權結論7:期權的持有者擁有執行的權利 但不承擔執行的義務。以看漲期權為例 當資產價格下跌時 看漲期權的持有者最多損失了期權費 但資產價格上升時 收益理論上可以無限大。囙此期權交易要有保證金做抵押 以防止出現信用違約。啟示7:期權結論不支持閃婚 裸婚 隱婚。古往今來 幾乎每個地方 結婚都不是兩個人一時痛快的事。所以 儀式莊重、禮節繁多。見長輩、買戒指、下彩禮、辦酒席 張燈結綵 鑼鼓喧天 雙方長輩以及親朋好友在場做見證 鬧得方圓十裡八鄉都知道。現代人 很多時候嫌麻煩 不願意走過場。從期權的角度看 閃婚、裸婚、隱婚 其實有很大的風險。之所以結婚過程中當事人看起來幸福無比 實在痛苦不已 其實就是要提高婚姻的違約成本。社會發展了 雖然提倡儀式從簡 但是也要明媒正娶;雖然不提倡鋪張浪費 但是也要熱熱鬧鬧;雖然不提倡非要有房有車 但是也不要裸婚。一句話 結婚可以不奢華 但是動靜要搞大 最好讓地球人都知道:這塊牛糞有鮮花了!這朵名花有主了!過了天命之年的著名影視演員宋丹丹說自己為什麼會有三次婚姻?因為沒有一次像樣的婚禮!總之 婚前的麻煩遠遠好過婚後的麻煩。期權中還有非常多的結論可以類比過來 比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看做是複合期權——期權的期權 父母以及介紹人同意 還要子女願意才成;又比如一方要求對方有高學歷、身高、有房、有車等 這其實是一種障礙期權 要越過障礙才能執行……這些期權的流動性比通常的期權要差。在選擇結婚時機的問題上 單純的期權的結論給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啟示。現實生活中 結婚時機的選擇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 不是一個期權最佳執行機會的理論